中华皈寿凿几白海豚。
中华白海豚(学名:Sousa chinensis),属于鲸类的海豚科,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。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握室鱿寨豚是一种鱼类,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,和人类一样恒温,用肺部呼吸、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。
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。清朝初期,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,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。虽然名为“白海豚”,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,年轻的会呈灰色,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。
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、印度洋,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,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素有“美人鱼”和“水上大熊猫”之称。
死亡事件:
2015年3月25日,香港渔护署人员昨晨驾船巡逻至大小磨刀洲一带水域,发现一条已腐烂海豚尸体载浮载沉,捞起后证实死亡。署方把尸体运往深井钓鱼湾,由到场海洋公园人员即场解剖,以调查死因。
渔护署指出,初步调查后证实尸体为成年雌性中华白海豚,身长约2.37米,表面无明显伤痕。海洋公园表示要作调查,现阶段不估计死因。
香港海豚保育学会会长洪家耀看过相关图片后表示,豚尸严重腐烂,估计至少死去4至5日,无法判断死因,大小磨刀洲海域向来都是中华白海豚栖息地,自2014年7月以来未曾在该区见到中华白海豚身影,建议港府成立保护区。
2021年3月12日,发现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梧州水域后,经过连续两天多持续搜寻,3月21日6时49分,该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西江三桥300米左右水域发现这头误入西江梧州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