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发脾气也好,哭闹也好,都是孩子常见的一个表达与发泄的途径,父母对此不用过度反应和担心。 我们要做的,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与平和,接纳孩子的情绪,你淡定了,孩子才会更容易平复情绪;其次是适当的沟通,不能满足的要坚持,但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。

4、 1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。 比如砸东西、打人,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,告诉他这是不对的,这样会把妈妈弄痛,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,比如“怎么这么不讲道理?怎么这么不懂事!没有礼貌!”之类。
5、 2、告诉孩子你很理解他。 比如“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?妈妈理解你,因为你想要的那个玩具没能得到;但无论如何,妈妈都爱你。”切记,这个时候,别着急解释你的理由,孩子的情绪没有平息,你越解释只会越刺激孩子,让他越激动。
6、 3、引导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发泄情绪。 比如“如果你还是很生气,你可以试试去打枕头、撕报纸,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‘我很生气’,这样你就会觉得好多了,妈妈生气时也经常用这个办法。”同时最好能把这些可供发泄的材料递到孩子手里,甚至不妨做一些示范,总之,发泄的基本原则是“不伤身不伤财” (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“身”和“财”)。
7、 4、等孩子情绪平息后,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。 比如“因为家里已经有3个类似的玩具了,所以这次不能给你买。但爸爸依然爱你。”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告诉孩子具体的理由,不能不回应不处理,否则孩子还是会心存不满甚至留下心结。
8、 5、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感受。 比如“妈妈,我很喜欢这个玩具,你不给我买,我真的很生气!”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并不能产生任何作用和效果,而好好说话、合理谈判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却能得到更多的回应与帮助。